淘宝nike女板鞋尺码偏大还是偏小与nike板鞋很硬怎么办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nike女板鞋尺码偏大还是偏小,以及nike板鞋很硬怎么办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脚宽不怕,5双适合宽脚选手的战靴等你安排

宽是形声字,宀为形,萈(huán)为声。宽是叁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其他含义有广阔面积大、度量宽宏、舒缓、富裕等 。

不过对于实战党来说,宽这个字就不是很友好了。脚瘦的朋友会对宽鞋楦感到不满,宽脚的朋友又会为买不到合适的鞋子而发愁。

前者还相对好解决一些不买就行了。

后者的话,今天就让我们私人球鞋顾问来为你排忧解难,推荐几款适合宽脚的球鞋。

经济实惠型

李宁 驭帅12

对大众来说驭帅12的实战表现其实也就一般一般马马虎虎,但驭帅12恰恰是为宽脚选手良心打造的。不光适合脚宽选手,脚背高的朋友也可以同样驾驭。

不过鞋子的包裹体验其实并不理想,鞋面一体式弹性内靴偏松散,外部魔术贴更多只起到装饰作用,导致球鞋整体锁定效果偏差。

奈何驭帅12性价比还算8错,值得入手。

Adidas TMAC Millennium

千年老麦同样适合宽脚,但和驭帅12身上有同样的毛病,包裹不是那么ok,后跟略有不跟脚的现象。

但是综合性能方面老麦要比驭帅12高出不少:不错的启动感,舒适的中底缓震,不错的侧向支撑及抓地。

毕竟是阿迪达斯,现在的千年老麦的价格稳定在600左右,和我们阿磊一样有麦迪情怀的宽脚朋友可以毫不犹豫下单享受。

Adidas D Rose 9

罗斯9这双鞋准确来讲算是误打误撞进入今天的宽脚鞋款推荐列表。

尺码严重偏大是罗斯9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这个问题却为宽脚选手带来了不错的实战体验。

罗斯9整体重心偏高一些,包裹整体感受不算差,但前掌区域会有点空,脚趾和脚背处和鞋面是一个不贴合状态。但实战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就是缓震极限低了一些。如果你是个大体重的朋友嘛,这双鞋就让他往后稍稍吧。

罗斯9的颜值就不必我多说了,简直就是篮球鞋界的EQT,价格现在也不是很贵,颜值党完全可以无脑冲这一波罗斯9。

上面3款主要是向广大学生党推荐的性价比选手,接下来还有两双为休闲养生专家推荐的高价位鞋款。

高端休闲型

Nike LeBron 16

过往的勒布朗系列对于宽脚选手来说,前掌都是比较卡的存在,尤其是LBJ11,那种卡脚真的让阿磊至今难忘。

LBJ15的鞋面材质则是偏紧,虽然不会像LBJ11那样卡到你哭,但是过于的紧致还是会让你略感不适,尤其是脚背处的位置。

而这双LBJ16,首先鞋舌区域的可调节就造福了一批高脚背的群体,而LBJ16的前掌,也是适宜的宽度,上脚实战一段时间后都没有明显的压迫感。对宽脚的朋友来说,这是双不错的鞋,但是呢,缺点也还是存在的:重心偏高,鞋面的侧向支撑不算特别优秀,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把LBJ16规划到了高端休闲区的原因。

既然考虑到休闲因素,詹16也有几双特殊配色会好看很多,个人推荐超人配色,1200左右购入超人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宁 WOW7

实战性能方面呢,韦德之道7的表现其实一般般,但对于养生投手来说是一个非常8错的选择,前掌四雷在跳投时还是蛮有感觉的。

虽然WOW7对于宽脚的朋友比较友好,但是对于高脚背的朋友们来说,这双鞋的鞋带处,压迫感还是很明显的,前掌是不挤脚了,但如果朋友你是前掌宽,脚背又偏高的话……这双韦德之道7,可能你还得斟酌一下。

但是,WOW7他帅啊,实战一般,质感来凑就完事了,现在初生,叠影,净信,芥末都是原价左右的状态,喜欢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以上这些宽鞋都是我们XCin的宽脚选手阿磊安排推荐上的,对于窄脚的我来说也算是长了点知识。

如果大家有什么适合宽脚型或者脚背高的朋友上脚实战的良好鞋款,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部分素材源于网络

跟腱杀手还是内线实战好鞋标杆?GT JUMP实战测评

千人千脚,每双鞋都有适合的人。

首先跟大家说声对不起,马上GT JUMP 2都要出了,我们才出这双GT JUMP的实战测评。不过目前GT JUMP的价格也是非常喜人,相比起超过原价的Zoom GT Cut,这双专门为内线以及偏内线的锋线设计的鞋在这样顶配的科技下半价不到。

我们出得很晚的原因一个是口罩,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穿了卡跟腱。主要是我和冕哥的跟腱似乎都太短了,也或许是我的跟腱和小腿太粗了?所以找了好多朋友试穿体验。OK,来看GT JUMP实战测评。

脚型适配

鞋面性能

首先这是我们目前唯一一双建议所有有想法的朋友都去试穿或者说买运费险的一双鞋。因为这双鞋的鞋面体验我们不同的人体验下来有各种不适的地方。首先就是开头说的卡跟腱。我身边185的朋友刚上脚都有点卡跟腱的体验,不过他说穿袜子磨合打个20分钟以后就没感觉了,反正我是生生把后跟的皮的磨破了。

另外就是这双鞋的鞋面外侧会卡小拇指,在这块两种鞋面拼接的地方在侧向急停的时候会卡小拇指,直线突破发力的时候也会卡。对于宽脚那更是噩梦了,瘦脚的冕哥没有这种体验,但是在拉紧鞋带以后鞋面脚背处鞋头的这块材料在缝线区域也会卡脚背。所以这双鞋我真的真的强烈建议有想法的都试穿一下。

除此之外这双鞋的动态飞线给到的包裹是真的不错,从鞋面上有这个纱线的位置开始每一个地方包裹都非常到位但是会有明显的不同体验的勒到脚面的感觉,就好像你穿了一个袜子,然后外面有很多细线缠绕的那种线一样的包裹锁定不是一整片贴合舒适的包裹。

足弓的支撑静态下就很足,所以扁平足大概率顶足弓,可能需要换鞋垫或者磨合磨合,因为足弓支撑上方这一圈材料是EVA的材料不是硬质的TPU是会衰减形变的。

另外运动状态下如果不拉紧最上方的两组鞋带扣又会有不跟脚的体验,勒紧了像我这种个人跟腱不够长且跟腱粗的人就会卡跟腱。除此之外就是鞋面的侧向支撑时间久了会有衰减,支撑不是很足。

中底性能

除了外露的气垫容易爆以外,这双鞋的中底在缓震上可以说是拉满了,全掌ZoomStroble加上前后各一块的Zoom气垫,只能说是顶配缓震了。而且在脚感体验上对体重的需求都不算特别大,因为鞋垫下面就是一层Zoom Stroble,只要你穿KD12.13,14,aj36这种能感受到脚感,它就能感受到软弹的脚感。

而如果力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前掌的双侧气垫还能让你有跳得更高的错觉,但是对于力量不足的朋友或者体重不够的朋友来说这是真的拖沓啊,包括投篮的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到慢半拍的感觉,有一个气垫完全下压再回弹的感觉。

不过对比LBJ19那种来说这双鞋的启动感还是要好上很多,甚至脚感也要好上很多。

后跟的缓震不必多说了,180斤以下的朋友根本见不到底,200斤都没问题,我们身边195斤的朋友说后跟落地都不会震腿,所以缓震绝对是拉满了,然后场地感给个0分不过分,但是反馈可是相当明显的,所以有时候真的面对气垫这个科技太没脾气了。

另外因为这个镂空外部的支撑材料非常软有点前后分离的感觉,再加上虽然用了弹力Pebax板但是我们还是会有一些泄力或者力传导不流畅的感觉。

外底性能

NIKE的水晶底人字纹,只能说是吹爆了,细细想一下似乎近几年的AJ正代都是用的人字纹,无论是水晶底还是橡胶底,很少有人说在内场会熘冰的,AJ31除外...这双GT JUMP就算是有灰的场地抓地也表现的不错。

但是有一个区域的在特殊情况下抓地差得不行,那就是横向移动的区域,外底的这个整个前掌外侧都没有纹路,实在是场地有灰且纯侧面触地就滑。外场的抓地力因为我们害怕爆气垫所以一次外场都没试过,不建议大家外场选择。爆气垫的风险懂得都懂。

耐磨属性目前在内场我们好多人都有穿,基本没有什么磨损,不过我们都是在质量比较好地打过蜡的木地板上穿的,所以没有磨损我觉得也很正常,而且这个纹路深度还是很客观的。

安全性能

首先防侧翻属于要么不翻要么就翻个大的,没有太明显的外底加宽,甚至坡度都不算变态,几乎是依靠着块侧墙TPU的强度以及外底的硬度进行硬支撑,所以随着使用时间变长,鞋面出现过度形变且外底没有弧度的多余形变量去接触地面崴脚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加上双层气垫的重心确实高。这一点LBJ19的防侧翻其实要比它做的稍微好一点,要是两者结合一下就更好了,给GT JUMP一个LBJ19上的延伸防侧翻角。

抗扭这双鞋也没什么好说的,也属于拉满的状态。但是!

自然弯折点有点尴尬,会靠近足弓,当然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出现的时候底部的气垫可能会出现脱胶或者爆气垫的问题。实际打球过程中如果足弓不顶的话也没有足弓酸的现象出现,因为上方这块PEBAX的承托板强度还是挺高的。但可能有朋友觉得足弓酸,可以分享一下,目前我们还没有遇到。

性能评分(客观配置)

体验评分(主观体验)

透气:高

GT JUMP作为一双纯内线的球鞋,实际上458g的重量对于内线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真正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双鞋的磨后跟和跟腱的舒适度以及鞋面卡脚还有足弓顶的体验以及外露大气垫会爆的风险。但是作为为数不多的纯内线鞋款,GT JUMP也有希望在未来成为内线鞋款的顶配,不过,我五百买双KT7不是更香么???

OK,本期视频到这就结束了喜欢的朋友记得一键叁连支持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