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富士电池不耐用,以及富士电池怎么充电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富士X-T4开箱及第一印象——为了防抖、翻转屏、大电池值不值?
前言在过去的1年里,我用X-T3录制了很多视频。在视频录制方面,它逐渐代替了a7r2成为了主力,X-T3除了在4K下有着60p的高帧率之外还有着更高的码率,在不开log的情况下拥有更高的动态范围,更稳定的白平衡,还有着方便易用的胶片模拟功能。APSC的画幅让它除了视频拍摄之外,也可以用来拍一些照片。虽然它也有着不防抖、电池不耐用的这些缺点,但基本都还算可以忍受。但是在X-T4宣布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我基本上是毫不犹豫的做出了换机的决定。
在X-T4发布之后我就一直在等预售启动,启动预售后第一时间就进行了预约,原本瞄准的是1680套机,但由于要多等半个月所以换成了单机,毕竟五一档有很多视频要录,首发预约多送一块原装电池和一张32G的SD卡(最普通那种),由于在过去一年X-T3价格还算稳定,所以没有太多犹豫就下单了,今天收到了机器。
开箱上市套餐会多送一块原装电池和一张32G的SD卡,但是电池在原包装内、SD卡在包装外。包装箱外还会有一张富士的会员卡。
由于X-T3我购买的是银色机身,所以X-T4购买了黑色机身,一眼看上去和X-T3的外观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配件有2块大容量原装电池(其中1块是上市预售赠品),一个充电器,一个Type-C转3.5mm耳机插孔,还有一根Type-C到Type-C的充电线(没在图里)。
黑色的机身看上去视觉效果似乎比银色机身会小一些,拿在手里也没有沉甸甸的感觉。
从外观上来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这块大角度侧翻转屏。开箱时这块屏幕是面朝机身扣着的,屏幕背面也用了和机身上一样的贴皮,看着、摸着都很舒服。
有了这块屏,在自拍Vlog时就可以看到画面了。
在低机位录制视频时,也能更好的进行监视和操作了。
右肩操控区域,曝光补偿的波轮往内收缩了一些,不再有凸出在机身外侧的部分,减少了误操作的概率。
摄像模式从左肩部操作区域挪到了右肩部,新的开关只负责在拍照和录像之间切换。
不过这个拨盘的设计,Emmmmmm,手大或者手指粗的小伙伴应该很难把它从录像模式切换回拍照模式。
左肩部改动不大,就是减少了录像切换的开关。
机身侧面改动比较大,右侧是双SD卡槽,占的位置比较大,用了一个大的盖子,和X-T3一样,这个大盖子可以取下来。但是我为什么要把SD卡槽的盖子取下来呢?
而另一边需要取盖子的部分变成了不可取的两个小盖子。耳机孔也取消了变成了遥控器接口。
使用X-T3的时候由于长期要挂充电宝和连监视器,所以这里的盖子我是长期拿掉的,现在不行了。
连耳机的时候需要用到Type-C转3.5mm的转接线,就是一般没有耳机孔的安卓手机会送的转接线。
由于我通常都用录机监听回放,所以这个对我日常使用影响倒不是很大。
不过这个多功能的Type-C接口给人想象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比如接一个解码放大一体机Hi-Fi一下?
底部有一个硕大的电池仓,用来放新款大容量电池。
新的电池是2200mA,相比与老款W126的1260mA翻了快一倍,再也不用外挂充电宝录制视频了。
不挂充电宝除了在便携性上有优势,对减少相机发热也有帮助,会减少相机过热情况的出现。
虽然赠送了1块原电但是取消了座充,必须将电池装在相机里进行充电。
另外,由于采用了PD充电协议,使用两头都是Type-C的充电线才能激活快充,实测充电功率为10w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充电头是最大5V-3A的输出,电池充电限制电压是8.4V,而使用其他大功率PD充电头时充电电压会到15V,还不确定是否会对电池造成伤害。
另外,如果需要通过Type-A的USB传数据,需要自购一根Type-A到Type-C的数据线。
另一个看不到的最大提昇就是X-T4支持五轴防抖了,在小小的CMOS外增加了防抖组件。
后续会进行五轴防抖的实际测试。
用习惯索尼的五轴防抖后,觉得这是一个用了就回不去的功能。
尤其在视频录制领域,没有防抖简直就像个残疾。
除了硬件之外,X-T4在软件方面也有提昇,最明显的关于触控功能的设计。
X-T3的触屏功能我从来没用过,因为触屏和物理操作需要二选一,而且开关藏的很深。
而X-T4在屏幕的右侧有两个快捷开关,触碰这个开关就可以选择触控对焦+拍照、触控对焦和触控选择对焦区域,也可以关掉这个功能。
在触控对焦+拍照这个模式下,切换到录像环境下,就是触控对焦加开始录制。
为了减少物理开关对视频录制过程中的干扰,另一个快捷开关用来启动视频优化控制功能。
在开启了这个功能后,可以通过触屏来调整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不过我不知道这个功能在哪关。。。
第一印象小结今天是拿到机器的第一天,很多功能仍在使用和摸索当中,只能初步的做个第一印象小结:
优点:
易用的翻转屏,翻转角度大,触控功能人性化了一些;
五轴防抖,拍照、拍视频都更可靠;
大容量电池,终于不用外挂充电宝了;
槽点:
录像/拍照切换开关位置设计不合理;
HDMI接口的盖子不能取下来了,没有耳机孔了;
没有配备座充。
富士X-T3连续供电方桉
作者 | 艾瑞克.纳索 (Erik Naso)
富士X-T3的电池续航不能说惨不忍睹,但50分钟左右的视频录制时间也谈不上有多理想。最近我作客一档播客节目Cameras & Flask,用X-T3做视频流直播,60分钟的节目里,我无时不刻不在担心它的电量问题,幸好它勉强撑过了这一个小时。没有实际录制素材,只是用来输出视频信号,似乎电池的续航时间会稍微长一点。
不能再这样担惊受怕了,我决定寻找一种成本不能太高的外置供电方桉。其它一些机型,比如索尼的无反相机,我用普通的USB充电宝就可以供电,但X-T3的USB更加挑食,它需要比大多数USB充电宝更高的电压才能驱动。
开始搜索打开电脑,求助搜索引擎,发现原来富士官方曾给出一种可行方桉。我翻查用户手册,里面没有提及半句(至少我没找到),富士官网的X-T3在线说明书搜索功能又十分阳春。我四处查证,终于找到具体解释了。
图 | Anker PowerCore Speed 20000 PD
淘宝富士官方推荐使用两种型号的Anker充电宝给X-T3供电:PowerCore Speed 20000 PD(100美元)和PowerCore+ 26800 PD+26800(130美元)。
Anker PowerCore Speed 20000 PD• 容量: 20100 mAh / 72.36 Wh
• PD输入: 5V=3A, 9V=3A, 15V=2A, 20V=1.5A
• PD输出: 5V=3A, 9V=2.6A, 15V=1.6A
• 标准输出: 5V=2A
我决定用更便宜、更轻便的这一种来做试验。PowerCore Speed 20000 PD不算很沉(360克),但容量更大的PowerCore+ 26800就有点太笨重了(580克)。
如你所见,Anker PD充电宝极大增强了X-T3的拍照和视频录制续航力。
图 | 连接Anker PowerCore Speed 20000 PD之后,在电池图标的上方出现了
工作原理如下:Anker PowerCore Speed 20000 PD连接到X-T3的USB-C接口后,相机除了从PowerCore Speed 20000 PD取电,机内电池的电量也在同步慢慢消耗。由于机内电池的容量不如外接的充电宝大,如果一直连续拍下去,最终机内电池的电量会首先耗尽,完全依靠充电宝供电。关闭相机之后,PowerCore Speed 20000 PD开始给机内电池充电,这个过程完全是自动进行的,不需要在X-T3系统里做任何设置。
图 | 开机时给相机供电,关机时给机内电池充电,X-T3全都支持
所以现在我就有更长的连续录影时间了,超出5个小时的续航好到夸张,我自己可能从来不用拍那么久,但是对于那些延时摄影师,这种供电方式真是太好了。
PowerCore Speed 20000 PD不是一块小电池,它的外形尺寸168 x 62 x 22 mm,重360克,拖在相机旁边不怎么顺眼。可是用叁脚架的话,我用Anker标配的网状收纳袋把它挂在脚架上,完全不碍事。
图 | 充电时亮起绿灯
利用标配的30W USB-C接口市电充电器,只要4个小时就能把PowerCore+ 26800 PD完全充满。
如果在偏远地区拍摄又无法带足够多的备用电池,Anker充电宝也是一个很棒的方桉。一个PowerCore Speed 20000 PD能够把X-T3使用的NP-W126S/NP-W126电池充满差不多5次。
我没打算要把PowerCore Speed 20000 PD固定到我的X-T3机笼上,但如果你觉得这样更方便,SmallRig倒是专门给Anker设计了一款这样的支架。
Anker标配的30W USB-C充电器并不是只能给充电宝充电,它本身就是一个通用的AC电源,是不是很好用?!一个PowerCore Speed 20000 PD就已经解决了我所有的供电问题,而且不至于到让我大出血的地步。除了给X-T3供电,我还可以把它当成随身的充电宝,给我的iPhone充满6-7次不成问题。它标配的30W USB-C充电器也支持给12英寸MacBook和任天堂Switch充电。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