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海南百香果价格,以及一斤百香果价格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涨上10元一斤,亩收益可达3万元,果农欣喜:太疯狂了
最近很多水果的价格都比较高,荔枝、桃子、冬枣、蜂糖李等都让人舍不得购买,虽说夏季的水果种类丰富,而且好吃的也很多,容易让人挑花眼,但在高价面前,选择一下子就少了。现在仍有很多品种的荔枝,零售价在10元以上,其中桂味更是要30几元一斤,而大荔冬枣、蜂糖李等也是30、40元一斤,水蜜桃、黄桃等也还是5、6元一斤,只剩下西瓜、甜瓜等几个便宜的了。
这两年又重现迎回高价的百香果,也有很多人觉得太贵了,对于夏天爱拿百香果泡水喝的朋友来说,颇为无奈。作为一个外来水果品种,百香果进入我国的时间也有30几年了,但却迟迟没有发展起来,在2010年以前,百香果并不常出现在市场上。因为百香果的可食率低,籽多汁少,与人们传统认知中的水果存在较大差异,没有广阔的市场,也就鲜有人投入种植了。
百香果的走红,主要是由于水果茶的兴起,随着人们对水果茶的需求增加,制作水果茶常用到的百香果也就火了起来,于是就吸引了很多果农投入种植。在南方一些乡村,人们还会在自己院子,或房前屋后种上一两株,想吃了就摘来泡水,再加点蜂蜜一起,给人十分解暑的感觉。那几年的百香果,风头一时无两,农民爱种,商贩肯收,消费者爱喝,产地价格也很不错,紫皮百香果的有2、3元一斤,黄金百香果更是5、6元一斤。
不过很多农民在选择种植百香果的时候,对于它的种植难度,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在出现大量跟风种植之后,百香果的危机也就出现了。果农的管理不善,导致百香果产量不及预期,品质更是良莠不齐,而市场的反馈则是产能过剩和低质,卖不上价钱,那时候“一亩脱贫,百亩返贫”成了百香果种植的真实写照。因此在2019年前后,很多种植户难以承受亏损,相继退出了百香果的种植行列。
随着种植面积的减少,这两年百香果的价格终于抬起头来了,近日海南一些产区的黄金百香果迎来采收,平均收购价能达到10元以上,比前两年有了很明显的上涨,其中大果更是有一斤16-18元的高价,零售不低于20元。对于如此可观的收购价格,再配上一亩3000斤的产量,种植一亩黄金百香果的收益能达到30000元,扣掉成本之后,还能有2万多的纯收入,妥妥的大丰收。
这一季海南的百香果算是幸运的,因为在生长过程中,一直都风调雨顺,使得百香果的亩产量有了保证,高产又卖高价,很多果农都欣喜万分。经过多年曲折的发展,百香果还能有这样高收益的表现,很多果农都直呼太疯狂了,真是可遇不可求。
不过这也是一直坚持,并且在种植过程中花了很多精力,才有这个产量,对于那些种植大户来说就更不容易,毕竟百香果的病害多种多样,都需要针对性防治,而且一些病害还具有传染性。
所以不能只看到如今黄金百香果的高价,果农在背后的付出是巨大的,也是经历了诸多考验,才得来的产量与品质。如果仅因为高价就投入种植的话,那也可能重蹈前几年的覆辙,因此产量与品质都兼顾,才是高收益的基础。
浅谈果价丨百香果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水果
百香果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水果。2018年,大量水果出现滞销,市场价格刷新了近年来的新低,果农丰产不丰收,而百香果的价格却相对稳定,甚至价格达到近年来最好。2019年以来,受极端异常气候影响,多数国产水果产量缩减,市场价格一路走高,相反百香果非但价格没有去年好,反而跌价了,尤其是近期,地头收购价一度跌破2元每斤,今年种百香果实在太难了。
水果价格涨跌是与市场供求有一定联系,气候好,水果丰产,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下跌。如果气候不好,水果减产,价格可能会上升,但品质不好的果,消费者不买单,价格自然也会受影响。今年的百香果也不例外接受着市场的残酷考验。
2018年百香果价格为什么那么好呢?主要原因是2018年8月底开始,受中越两国经贸政策影响,越南百香果被限制通关了,所以国内百香果取代了越南百香果一定的市场份额,供求相对稳定。2019年边防海关严打走私,导致越南百香果入境更加困难。另外因气候因素影响导致总体产量低,那为什么市场价格还那么低?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新兴产区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云南、贵州、江西、海南等地也在大力发展百香果种植,云南(版纳、德宏)、贵州(黔南、黔西南)、江西(赣南地区)、海南等新兴产区已经初具规模,其中云南(版纳、德宏)、海南(乐东、叁亚、陵水等)等地具备热带气候优势,冬季气温较高,适宜发展百香果反季节种植,将逐步取代往年越南百香果在国内3~6月份百香果空档期的市场供应。虽然版纳上半年受旱灾影响了产量,但版纳和德宏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种植区域相对连片,商业化规模种植较为集中,上百亩的种植基地不在少数,所以今年较受收果商的青睐,新兴产区的快速发展对传统产区势必形成一定的冲击。
二、传统产区产量低、好果少
广西、广东、福建是国内百香果的传统产区。去年,就有不少种植户反映,卖苗的赚钱了,卖农资的赚钱了,就连搭棚架的都赚到钱了,就种果的没有赚到钱!这是产业盲目发展、扩张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份开春以来阴雨天气居多,百香果幼苗生长缓慢,7月份百香果大量开花又碰上持续阴雨天气,造成大量落花严重影响产量,8、9月份部分地区又是持续高温天气,对百香果花果期有重大影响,不少种植户反映今年种果产量低,好果少。果皮薄,果囊空,果实轻,轻碰即造成落果。品质不佳,是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叁、电商“无处发力”
今年百香果的种植面积增加了,按理说即使是亩产量下降,但总体的产量还是有一定规模的,但为什么广西本地的大电商会舍近求远,去外省收果呢?因为新兴产区,新苗新地加上优异气候,单亩产量和商品果率相对传统产区更具优势。做本地电商果,北流某大电商销售额1个亿,纯利还不足100万!近年来,大电商怕抢不到果,怕果品不稳定,除了去外省收果,同时还开始发展种植了,种植户觉得电商收果压价,卖不上价格,为了拓宽销路也开始发展电商销售。那多数中小电商怎么办呢?上半年抢果造成果价波动太大,亏了不少钱,退出百香果电商行业的不少,还在坚持的,也是观望状态,不敢推广,不敢做促销活动,哪怕地头价格已经跌到每斤2块以下,也不愿发力,因为万一引流进来,收不上果怎么办?地头涨价,卖亏了怎么办?果品不好,差评售后又怎么解决?因为今年行情不好,很多电商最大的目标应该是要“活下来”!百香果种植行业最早是电商带动起来的,电商“不发力”,品质一般的电商果就容易出现滞销,部分种植户只能将电商果按次果的价格卖给加工厂。
四、果品缺乏行业标准
往年,不少商家吹捧越南百香果果型大卖相好、皮厚耐储存、越南果分级做得好,欧标、一级果、二级果。其实,越南种植百香果是具备一定气候优势的,但也没有好上天,因为以前越南百香果种植都是外国大集团公司去投建的,更多是挖浆,以原浆出口盈利为主,鲜果开始出口欧盟也是这一两年的事情,往年没有限制进口国内之前,都是先经过分拣再进入国内,能进来的都是好果中的好果,所以比较容易从中分拣出一级果、二级果,或者在产地就已经做好严格的分级,品质比较稳定,价格奇高,但仍然供不应求。国内百香果种植发展时间较短,行业乱象丛生,因品种、气候、水肥管理、栽培技术的不同,产出的百香果有的果大皮薄空囊,有的果小但饱满重手,而且糖度、口感差异也大,加上收果商、电商各自为战,分级标准较难形成统一。分级标准模煳,很多种植户种出的好果没有得到应有的价格,种植信心会受打击;收果商、电商收到品质中下的果也容易赔钱,收购热情也会降低;最终是双输的局面。
五、节假日容易滞销
国产百香果基本能实现全年供应,相比一些集中上市的应季水果比如荔枝、龙眼、葡萄等,更适合发展电商销售,因为供货期长,更易储存,保鲜成本也低。虽然百香果香味独特,营养丰富,但口感酸甜,有人喜欢也有人无法接受。近段时间正逢中秋、国庆双节,也正是大量应季水果上市的时期,苹果、葡萄、蜜柚、哈密瓜等知名度更广、认可度更高的水果通常可全家食用或作送礼佳品,市场走货量较大,这也是百香果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加上节假日出游人数较多,通常都不会网购水果,这也是短期内百香果收购量减少,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当理性看待百香果价格波动
近期百香果价格下跌,与气候影响、果品下降的关联较大,当前百香果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是受电商供求关系影响的直接结果,但品质较好的市场果和黄金百香果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价格通常是电商果的两倍左右。无论是传统产区还是新兴产区,品质一般的电商果价格较为接近,今年9月份之前各地地头收购价格也长期维持在3元以上,相对合理,出果较晚正遇上果价下跌的地区,果农背负的压力更大。至于10月份的果价走向,还需要持续观望。
总结:
百香果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水果,鲜果供应期长,意味着种植百香果对气候环境、管理技术、人员配备都有较高的要求,大力推广的过程当中,谁来规范种苗市场?谁来做种植技术指导?谁来指引标准化分级?谁来引导电商良性竞争?谁来发展深加工解决滞销问题呢?
百香果通过电商推广、销售已经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种植面积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品质并没有得到大幅的提昇,随着近年来水果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精品水果”的品质、档次和价格,当前优质百香果的市场供应还远远没有达到消费需求,而品质一般的电商果也会逐渐失去市场,价格可能会越来越低,百香果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从业者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的专业指引和监督。
本文原创,仅供参考,百香果种植技术交流、百香果价格讨论,欢迎在文尾留言!
未经允许,请勿修改、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