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除了技法之外,色彩也是会说话,会表情达意的,即使是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画者手中表达的感情意蕴有着天壤之别。
群青的颜色是在绘画中最常用的一个颜色,蓝色似乎是一种神秘不可测的颜色。早期天然的群青色产于中亚地区的青金石。青金石是一种复杂的岩石溷合物,从青金石中能够提炼出天空般蓝色的群青,青金石被研磨成粉末,并将其与油和蜡溷合,作为绘画用颜料。
它的产量特别少物以稀为贵,价值比黄金还珍贵。青金石外观颜色越纯正,颜色越深分布均匀品质就越好。其他的矿物颗粒,如果带有金属色彩的黄铁矿颗粒与青金石溷合一起,在光线的照射下,就如一片幽蓝中分布着闪闪星光,很受艺术家的追捧。群青颜料是最古老最鲜艳的蓝色颜料。直到1826年人工合成的群青诞生,它的价格才大幅下跌。
13世纪的意大利,群青已经成为最贵的颜料,艺术家们通过艺术赞助活动,获得了这珍贵颜料的机会,同时促进了群青色在绘画中的运用。
因为昂贵的价格,使艺术家们不能大片的使用,只能用作透明色薄涂。可用于提白,消除白色涂料或者其他白色颜料中的黄色光,成为画面中的点睛之笔。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头上那一抹蓝色,就让画家倾家荡产。画家米开朗基罗也因为缺失群青,无奈放弃即将完成的《埋葬》一画。梵高也用这种梦幻的蓝色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星夜》。由于蓝色颜料的稀缺性,早期的绘画史常使用黑色、红色、黄色、白色等颜色,蓝色几乎难以觅得踪迹。群青是欧洲古典艺术中备受青睐的颜料,但群青很容易褪色。这和色素本身催化特性有关,它能使颜料中的粘合剂成分分解,使画面失去光泽。
群青色来自阿富汗经过遥远的交通运输到威尼斯等地方,到走入画家的颜料盘里,代表着神圣和贵族的颜色,随着人工合成群青的诞生,群青色也日渐普及,走进众多艺术家的作品中。
2018-01-07 08:03 | 温州晚报
用板蓝根叶子做染料,纯棉白布料就可以“幻化”成带有迷人蓝色印记的笔袋、枕头,甚至是袜子、围巾等。如果印染时用细棉线扎出任意形状,那么每一件作品都将拥有独一无二的纹理,这便是中国传统工艺——蓝染的魅力。
温州90后姑娘徐倩,从传统手工艺中嗅到商机,在杭州开设工作室,将蓝染产品延伸至各类手工艺品与日用品,走出了属于她的一片“蓝色天地”。
结合专业所学走上蓝染之路
虽是女孩子,但由于性格大大咧咧,徐倩的朋友们都喊她“倩哥”。倩哥祖籍永嘉,1993年出生,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她与蓝染的接触,始于大学。
“现在的服装设计普遍以数码印刷为主,这让我感觉过于单一,设计受限。我比较喜欢刺绣、印染等传统手工艺,大学时开始接触植物染方面的书籍。”倩哥说,在毕业设计时,她还专门通过牛仔工艺了解了最传统的染色工艺——蓝染。
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其工艺中又有蜡缬、绞缬、夹缬等花纹的印染。蓝染的原料是采自深山里的板蓝根叶子,将这些蓝草放在染缸里发酵制靛后用于布料的印染。“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说的就是这种工艺。
大学毕业后,倩哥正式走上蓝染之路,开始从事传统染色相关的工作,期间,她还曾多次跑到瑞安、乐清等多地拜访优秀工艺大师,学习传统蓝染技法,进一步提昇自己的技艺水平。
与师妹一拍即合创办工作室
2016年4月,倩哥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同校的师妹惠阳,两人经过几番磨合,最终成功开设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工作室:“二叁米”蓝染Studio。“‘二叁米’是指在一个染缸内,一次只能染两叁米布,少量出精品,蕴含了一种工匠精神。”倩哥说。
惠阳是广东人,在大学学的是染整专业。在工作室内,惠阳主要负责染色工作,而倩哥偏向设计与市场开拓。
惠阳告诉记者,她在遇到倩哥时,她已经在为民宿设计蓝染主题的软装,两人兴趣相投、理念一致,因此一拍即合。“我们特别聊得来,倩哥是温州人,很有商业头脑,我们从设计制作笔袋等蓝染文具开始,产品范围不断扩大,现在已涉及装饰画、门帘、室内软装、袜子、帽子、T恤衫等各类产品。”
倩哥的工作室位于杭州下沙大学城内,为了拓宽客户群体,倩哥两人参加义乌文博会“拉客”;与其他年轻工作室联合发起“城市蓝染”行动,推出合作产品进一步扩大蓝染影响力;去年底又在“苏宁金融”平台推出众筹商品,不到叁天就达成了1万元的目标金额……对于自己的创业之路,倩哥感慨万千:“这一年的变化真的很大,我们就是凭着一腔热血去干。”
计划将温州元素融入蓝染制品
蓝染古朴厚重的色泽和奇妙玄幻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之沉迷。但蓝染的过程并不简单:建缸、染色、裁剪、冲洗、风干、熨平……每一件蓝染作品都需经历重重步骤,且都是纯手工制作。
实际上,“二叁米”蓝染Studio与温州有着剪不断的渊源。除了不断向温州的蓝染工艺大师取经外,倩哥还从瑞安的温州采成蓝夹缬博物馆采购所有蓝染原料。该博物馆是我国首个由非遗传承人创办的蓝夹缬博物馆,一年待游客近2万人次,在非遗的学术研究、作品创新、培养传承人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把传统东西变成最时尚的元素,正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倩哥无奈地表示,日本的蓝染工艺源自中国,但现在他们的发展却要好得多,比如日本的剑道服就一直坚持使用蓝染工艺。“蓝染等植物染织工艺耗工耗时,但经济效益未必高,所以在传承中难免出现断代,我们现在就希望能够将蓝染产品延伸扩展至各日用品类别上,进一步提昇它的经济价值,同时宣传蓝染技艺的独特魅力,这样才能让这项传统手工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虽然在外创业,但倩哥有着浓郁的家乡情结。她表示,目前正在研究把温州的山、水以及畲族风情等元素融入到蓝染制品中,等到时机条件成熟,她还会把工作室迁回温州,在家乡土地上进一步发扬传统手工艺。
(原标题《板蓝根 不是药吗?温州姑娘用它染出一片“蓝色天地”》,编辑 叶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