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一梵瑜伽服,以及一梵瑜伽服旗舰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一本“梵我合一”的修身指南
“舞蹈与瑜伽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历经五载,取舍多回,终于完成了这本《舞蹈与瑜伽分级教程》。
01
关于本教材
瑜伽原为古印度哲学派别之一,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人们希望借此控制心智情感,到达“梵我合一”的最高境界。今天的瑜伽,一般被认为是健体养生之法。许多学习者反映,瑜伽确实好,但作为普通人,抻胳膊压腿也确实难。那么,有没有一种相对活泼的训练方法?
在北京舞蹈学院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避开了高深晦涩的古代文化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另辟蹊径,即将瑜伽运动与舞蹈艺术结合起来,使之既有舞蹈韵律之美,又含瑜伽养生之效,于是形成了这本“舞蹈与瑜伽课”的独特教材。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舞蹈与瑜伽的优势互补,兼具形之美(体位与塑形)、动之力(平衡与力量)、神之律(呼吸与冥想)以及情之韵 (情感与表达)等要素,因而面目一新、宜教易学。
本教材由初、中、高叁级模块组成,学习难度从浅到深,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员选择性学习;此外,还特别设置了多样化的情景主题,可以帮助学习者发挥想象力,身心共舞共练,进一步体会舞蹈与瑜伽融合所带来的特殊魅力。
本教材的结构采用纵横交织法。纵向深入,以呼吸训练为主。鉴于呼吸对舞蹈和瑜伽的重要性,叁级模块都设计了不同的呼吸训练。一级呼吸训练为“沉睡”,重点体会静态冥想,感受胸腹之间的呼吸交换;二级呼吸训练为“苏醒”,配合不同的瑜伽体式呈现万物萌动;叁级呼吸训练为“展翅”。不同呼吸方式带动不同的瑜伽与舞蹈动势,帮助学习者领略舞蹈与瑜伽相融相生后的全新境界。横向延展,以情景训练为主,包括呼吸训练(驱动)、稳定训练(平衡)、舞韵训练(情感)和主题训练(表达)等,学习者完成每一级模块内的各节训练后,可以得到情绪释放、人与万物和谐共生,以及自觉、自知等不同程度的感悟。
希望本教材能满足社会需求。
02
关于舞蹈与瑜伽课程的理念
(一)舞蹈与身心和谐
人们常率性而动,正如《毛诗序》所论:“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我们最适合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主要体现在形、神、劲、律等方面。
“形”——主要指肢体动作、音乐、道具、服饰等看得见的外在形态。舞者造型与动作的转换,业内一般称为“起范儿”,其过程极富韵味。以中国古典舞为例,舞姿之间的转换大多要经过一个“圆”的运动路线,这种方式符合中国古典文化中对“圆”的审美追求。
“神”——文艺理论关于“神”的定义较为宽泛,就舞蹈表演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舞蹈美学概念,常指舞者以属于自己的艺术想象,通过舞蹈语言传递信息,从而让我们“看到”了小桥流水、金戈铁马等天地万物,体会到某种情感或意境。表演需要学会呼吸配合,即想象、动作与气息的叁者合一。
“劲”——也称为 “劲头”,主要指舞者根据气氛需要调整表演力道,如轻重缓急、强弱顿挫、长短延伸和符点切分等,即学会运用“劲”儿。
“律”——舞蹈术语,分为正律与反律。正律,指动作与动作之间的正常衔接;反律,指一个动势分明朝某方向,却突转为相反方向,所谓“欲左先右、逢开必合”。“律”的变幻加强了舞蹈的动态效果。
舞蹈通过形、神、劲、律等传递真、善、美,从而促进身心和谐。
(二)瑜伽与身心和谐
瑜伽流派如林,论述多异,常令学习者目不暇接。必须指出,流派无高下之分,只有适宜之选。本教材力求删繁就简,通过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以及调心的冥想法等,更好地达到训练目的。
调身的体位法——包括前倾式坐姿、弯曲式坐姿、各种站姿、平衡和放松的姿势等身体层面的训练。
调息的呼吸法——主要指对呼吸的调整和控制。《瑜伽经》指出,调息时要注意呼吸的叁种作用:向内吸气的作用、向外吐气的作用和将气长久储于胸腹之中的作用。调息训练通常要关注“处”“时”“数”“专”四个方面。处,指气体吸入后在胸腹内到达的范围,以及气息吐出以后在宇宙中达到的范围;时,指呼吸的时间,要求吸气、吐气的过程一定要保持平稳的速度与节奏;数,指呼吸的次数,要求吸气、吐气的次数不能过于频繁,一定要轻缓而悠长;专,指呼吸时要将意念专注在某一点上,不能分散。
调心的冥想法——瑜伽的冥想方法很多,大都采用莲花坐体位,自我控制气脉在体内的流通,以冥想获得感悟。冥想法由浅入深分为四种不同的层次:第一层为“摄心”,第二层为“凝神”,第叁层为“入定”,第四层为“叁摩地”。摄心,是指冥想时感官活动完全置于内心的控制之下;凝神,是指冥想过程中专注于体内或外界的任一事物;入定,亦称“静虑”,是指内心与专注之物开始融合;叁摩地,是指内心与专注之物最终冥合为一。叁摩地又分为两种,即“有想叁摩地”和“无想叁摩地”,前者指达到叁摩地后,内心仍然特意保持一定的原有状态,而后者指心中的一切都已断灭,与专注之物完全合一,可称之为瑜伽的最高境界。“一点凝视法”是瑜伽学习者喜爱的一种冥想练习,通常选在幽静的环境,注意力集中在任一固定的实体,如神像、蜡烛或野花等,精神可以完全沉浸在无限的深邃之中。
人们通过上述古老方法练习瑜伽,促进身心和谐,长期坚持可以激发潜能、延年益寿。
03
关于舞蹈与瑜伽专业课分级
舞蹈与瑜伽特色课程主要包括:舞蹈与瑜伽形之美(体位与塑形)、舞蹈与瑜伽动之力(平衡与力量)、舞蹈与瑜伽神之律(呼吸与冥想),以及舞蹈与瑜伽情之韵(情感与表达)等,学习者可逐级领悟舞蹈的韵律之美与瑜伽的刚柔平衡,进而调节体态与心态。
(一)舞蹈与瑜伽分级教程(一级)
1.呼吸训练——沉睡
2.稳定训练——塑
3.稳定训练——荷花
4.舞韵训练——融入(暖身)
5.主题训练——融入之情(双人山和树)
6.主题训练——触动之感(双人)
7.主题训练——释放之意(我是舞者)
(二)舞蹈与瑜伽分级教程(二级)
1.呼吸训练——苏醒
2.稳定训练——束
3.稳定训练——润
4.舞韵训练——融入(自由舞者)
5.主题训练——绵延之力(花环)
6.主题训练——坚韧之力(能量)
7.主题训练——奉献之情
(叁)舞蹈与瑜伽分级教程(叁级)
1.呼吸训练——展翅
2.稳定训练——越
3.稳定训练——天鹅之舞
4.舞韵训练——回归
5.主题训练——觉悟之道
6.主题训练——跨越之力
7.主题训练——静悟之心
现在,请调整呼吸,一起步入舞蹈与瑜伽的新天地。
作者简介
钟宁,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主要社会职务有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小学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曾担任《瑶山路》《瑶都神韵》等舞剧总导演。作品《根》《瑶鼓瑶》曾获省部级创作及表演一等奖,所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全国性舞蹈比赛奖项。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瑶族舞蹈研究”“壮族师公舞蹈研究”“少数民族道具舞蹈研究”“向基础教育倾斜——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师培训及高中艺术素养班”“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市属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等。出版《中国民族民间舞初级教程》《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级教程》《中国民族民间舞特色教程》等教材,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编辑推荐
瑜伽流派如林,论述多异,常令学习者目不暇接。而《舞蹈与瑜伽分级教程》删繁就简,避开了高深晦涩的古代文化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另辟蹊径,将瑜伽运动与舞蹈艺术结合起来,使之既有舞蹈韵律之美,又含瑜伽养生之效。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舞蹈与瑜伽的优势互补,兼具形之美(体位与塑形)、动之力(平衡与力量)、神之律(呼吸与冥想)以及情之韵 (情感与表达),因而面目一新、宜教易学。
目录
第一章 舞蹈与瑜伽分级教程(一级)
第一节 呼吸训练——沉睡 | 003
第二节 稳定训练——塑 | 017
第叁节 稳定训练——荷花 | 031
第四节 舞韵训练——融入 | 045
第五节 主题训练——融入之情 | 055
第六节 主题训练——触动之感 | 071
第七节 主题训练——释放之意 | 086
第二章 舞蹈与瑜伽分级教程(二级)
第一节 呼吸训练——苏醒 | 101
第二节 稳定训练——束 | 109
第叁节 稳定训练——润 | 135
第四节 舞韵训练——融入 | 146
第五节 主题训练——绵延之力 | 161
第六节 主题训练——坚韧之力 | 171
第七节 主题训练——奉献之情 | 183
第叁章 舞蹈与瑜伽分级教程(叁级)
第一节 呼吸训练——展翅 | 193
第二节 稳定训练——越 | 205
第叁节 稳定训练——天鹅之舞 | 221
第四节 舞韵训练——回归 | 240
第五节 主题训练——觉悟之道 | 252
第六节 主题训练——跨越之力 | 265
第七节 主题训练——静悟之心 | 273
附录 动作索引 | 283
文化艺术出版社公众号